Post By:2013/8/14 15:02:40
[tag]七月[/tag][table=98%][tr][td][size=4]
[color=#0000ff] 农历的七月七日是我们传统的七夕节。不知从何时起被冠以“中国情人节”的美名,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。小时候听大人说,或是通过电影或多或少地知道些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。七仙女下凡人间,私自与牛郎结为秦晋之好并生儿育女。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速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捉拿归案,牛郎担了一双儿女紧追不舍,狠心的王母拔下头簪往那一划,从此一条银河将这对恩爱夫妻天各一方;人心都是肉长的,王母娘娘法外开恩,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见一次。据说,这一天看不见一只鸦雀,它们都赶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了;半夜里,葡萄架下还能听见他们窃窃私语诉说衷肠,这些我未曾验证,人云亦云罢了。[/size]
[/color][size=4][color=#0000ff]
小时候,每年的七月七家家户户都会做“饽花”。母亲将少许的糖精水和入面粉中,面团被揉得硬而筋道,这样有利于定型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孩子们奔走的身影,东家大婶,西家大娘的借来各色图案的饽花磕子;有的甚至为了得到同一把磕子而争得面红耳赤。取来磕子,母亲把一块块小面团摁将下去,翻过来磕下去就变成小篓、石榴、知了、猴子、金鱼、葫芦等形状的饽花了。烤饽花关键是火候要有耐心,性子急了就烤糊了;点燃一撮麦秸草,均匀地烧在锅底,母亲担当总指挥,让你烧马上烧,让你熄赶快熄。不一会儿,诱人的麦香味弥漫了三间小屋,我们兄妹三个翘首以待,母亲则将烤熟的饽花放到簸箕里凉透后平均分给我仨。[/size]
[color=#0000ff]
我最钟爱小篓状的饽花了,中间有一菱形方孔,用线栓了系在脖子上,那神气劲就像佩戴勋章的骑士。还有一种较小的饽花,用差不多指头顶大小的面团做成,将十来个形状各异的饽花用细线穿到一起就成为“串花”了,女孩子戴在脖颈上,那兴奋劲不亚于今天戴一串珍珠项链!分到的饽花我和弟弟很快就吃光了,妹妹从小就知道“过日子”,总是舍不得吃。央求父亲为她挂在高处,我和弟弟每天看着难免口中生津,早对那串饽花垂涎三尺了。几次尝试着搭肩摘下来,但都无果而终。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妹妹还时常拿来“把玩”,我和弟弟围着她转来转去,好话说了一篓子,她都不为所动;即使你把她夸得比天仙还美,她仍无动于衷。贼翁之意不在酒,也许我俩的的鬼把戏早已被她识破。至于暗地里她是否馈赠过弟弟我就不得而知了。为了做到万无一失,她干脆将饽花寄放到父母盛钱的抽屉里,直到饽花长了一层绿毛,硬得似石头蛋子,最后只好那开水泡着吃,如此饽花味已荡然无存喽。[/color]
[color=#0000ff]
时过境迁,如今很少有人亲自动手做饽花了,但儿时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珍藏在心底。饽花磕子,作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,分家时母亲还将其中的一把分给了我们,我想我们应该好好地把它传承下去![/color][/color][/td][/tr][/tabl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