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2025即墨两会|深耕发展沃土,擦亮服务底色,即墨区北安街道创新理念深入谋划,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
2024年,即墨区北安街道锚定即墨北部新城和产业重镇目标定位,紧紧围绕区委、区政府中心工作,创新理念深入谋划,细化举措狠抓落实,在强化党建引领、完善治理模式、提升管治效能、创新服务方式、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,推动街道社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立足稳,推动增,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
继续加强对老企业的数据监测力度,第一时间对辖区新注册企业进行动态跟踪,及时掌握拟新增企业的运行情况,为下一步企业入库和增加限上企业数量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。今年,新星高端商用冰箱生产制造、华阳顺达汽车仓储等7个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,全部达进度或超进度。其中,省重大项目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及配套三期,已完成主体建设,正在进行内部施工;市重点建设项目抗刺扎自修复橡胶生产项目,目前正在安装设备;新星高端商用冰箱生产制造项目等,已完成施工。
加强学,坚持严,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
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理论武装。全面系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,今年以来,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,专题研讨10余次,支部集体学习40余次,实现了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全覆盖。聚焦干部队伍,狠抓作风能力提升,开展机关青年干部“摘星夺旗”活动,42名青年干部结合业务工作,制定14个摘星夺旗项目,牵头组织30余场志愿服务、观摩学习,激发青年干部创新活力。持续强化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,在物业管理中根植“红色基因”,建立“党组织+选派党建指导员”模式,实现辖区物业党组织全覆盖,演泉回迁安置区收缴物业费100余万元,收缴率达90%以上。党建共建扩面工程走深走实,与市南区湛山街道等单位结对共建,“红色合伙人”阵营不断扩大。
产业兴,载体强,进一步促进村庄增收
深入开展“农村集体‘三资'监管提升年”活动,以“三资”盘活、清收、开源、增效为切入点,自上而下,借势发力,实现了集体增收、农民致富。截至目前,村集体每年累计增收超1000万元。通过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开展3起线上交易,总额达90余万元。深化培育村企联合、门头经济、服务创收等多类型强村共富公司,抓实辛玖合等5家强村共富公司实体运营,重点推动高效运转、平稳收益。深化“村企”共建,精准定位村庄与企业需求契合点,由8家规上企业出资,强村共富公司流转187亩土地,打造村企联建共富农场,实现村庄、农户、企业三方共赢。和晟现代化种植项目,探索“新村党委+国有平台+民营企业”发展新机制,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《青岛政务信息》专刊推介。
覆盖全,责任实,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
北安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持续优化服务架构,调动群众自治热情,推动服务质量、服务效率跑出加速度,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。探索“大综治”工作格局,汇聚综治、司法、人社、民政、卫健等科室集中办公,统筹舆情、投诉、报警等信息,实现统一调度、信息联处,提高了街道社会治理效能。同时,将治理端口前移,及时收集群众诉求,制定治理项目清单,对苗头性问题隐患提前介入研判,将问题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。“一站式”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达标评查,获得青岛市政法委肯定表扬。
底线牢,服务佳,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
投资3200余万元对周南、兰东、周北3个病险塘坝进行加固整修,根据水域需要拆除重建林戈庄、兰东2座水闸,加快构建系统完备、循环畅通、排蓄可控的水网体系;投资250余万元对片区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进行提质升级,以体系化基础建设带动发展。深化推进“红色助联体”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兜底保障作用,成功承办省市区三级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现场推进会议,现场推介红色助联体相关经验,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就享家培训就业、煤烟中毒预警、新星助学等10个签约项目有序推进。“亮居工程”,获得青岛市2024年度青岛市服务类社会救助优秀项目。新都社区党委获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。